【針灸學校這十年】 黨建引領強基鑄魂 服務基層精準有力
黨的十八大以來,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加強黨建工作創新,推進黨組織強基創優,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,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動力,牢筑師生信仰之基,匯聚各方力量,形成強大合力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,取得了較好的成績。
黨建引領作用更加有力
學校黨委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,傳承精華、守正創新。鞏固深化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成果,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,堅持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、同部署、同推進、同考核;科學編制學?!笆奈濉笔聵I發展規劃和十年中長期發展規劃,推進學校高質量科學發展;不斷完善黨建工作體制機制,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,進一步健全民主決策制度,完善了《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》《黨委會議事規程》,充分發揮學校黨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作決策、保落實的集體領導作用。
近年來,學校多次被評為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“成都市職業教育先進集體”“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”等,獲“四川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先進集體”“四川省愛國衛生先進集體”“四川省中醫藥系統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等榮譽。
戰斗堡壘作用顯著增強
學校黨員隊伍不斷壯大,已由十年前40余人發展到120余人;優化調整了黨支部設置,由3個黨支部增加到7個黨支部,強化了支部書記業務能力培訓,不斷推進黨建規范化制度化,持續推進“雙帶頭人”培育工程,教師黨員先鋒工程等;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,嚴格壓緊壓實責任,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,近三年,學校為師生熬制中藥防疫“大鍋湯”,師生飲用3萬余人次,并為周邊社區、企業、中小學校贈送中藥防疫“大鍋湯”20余場次;學校始終把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,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緊緊圍繞中心工作、重點任務和疫情防控工作,沖鋒在前、擔當在前、奉獻在前,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
干事創業動能不斷提升
優化組織機構建設,增設紀檢審計部、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、基建規劃部等內設機構;開展中層干部調整選任工作,推薦優秀中層干部、骨干人才參加上級主辦的人才遞進培訓班和專業技術培訓班20余人次,持續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,不斷增強干事創業動能;學校黨委始終堅持正確用人導向,堅持“凡提四必”,堅持好干部標準,大力選拔使用對黨忠誠、素質過硬、堪當大任的優秀干部。
校園政治生態持續向好
學校黨委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,推進黨組織書記認真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,不斷加強“一把手”和領導班子監督,把對“一把手”和領導班子監督擺在管黨治黨突出位置,通過抓好“關鍵少數”帶動“絕大多數”;深入推進問題整改,不斷提高政治站位,大力推進內部治理能力提升,著力破解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,師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不斷提升;持之以恒推進正風肅紀,推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,定期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,堅持不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學校政治生態持續向好,全校上下人心思進,風清氣正勁足。
職教精準扶貧扎實有效
十年來,學校依托中醫藥專業優勢,在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、基層人才培養等方面創新開展工作,精準施策、精心服務、成效凸顯。通過開展“委托訂單定向培養中醫專業本土化人才”校地合作項目,自2014年起,已為綿陽(北川、平武)、宜賓、瀘州、樂山等地共計培養了1000余名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的基層中醫人才;自2018年起,已為大涼山培養了800余名中醫藥健康服務基層人才,為提升貧困地區中醫藥服務能力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;此外,學校還定點精準扶貧普格縣向陽鄉森科洛村特困戶,建立了全方位教育幫扶制度;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間,發放學生國家助學金、免學費補助、國家獎學金、涼山州州外補助、建檔立卡貧困生補助、冬衣補助、特困生補助、勤工助學、月獎學金等補助,共計1.3億元。學校多次前往普格縣森科洛村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,普及健康知識,赴瀘定縣磨西鎮磨崗嶺村開展精準定點扶貧“送溫暖活動”,并向甘孜州巴塘縣列衣鄉、中咱鎮6戶人家發放困難補助金。近幾年,學校黨員干部、教師為定點幫扶對象捐款、捐物共計5萬余元。
十年來,學校為社會培訓、鑒定了各級技能人才20000余人次;組織開展了覆蓋全省183個縣(區)的中醫藥技術培訓任務和實地督導,開展了全省縣級師資培訓4000余人次,項目推廣培訓100余項,協助省中醫藥管理局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。
歲月不居,時節如流;巍巍職教,揚帆起航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學校始終胸懷“國之大者”,堅持立德樹人,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踐行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,堅持依法治校,大力弘揚工匠精神,加快推進彭州新校區建設,積極籌建中醫藥職業學院,扎實推動國家和省級高技能康養人才培訓基地建設,助力鄉村振興,全面推進中醫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,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貢獻“省針灸人”力量。
供稿:黨辦
編輯:信息中心/鄭勇斌
審稿:黨辦/黃玲玲